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卖火柴和擦火柴,本节课重点学习小女孩五次划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象,表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2、引导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5、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表现手法,体会对比的手法衬托“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表达效果。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
如今的小孩子生活幸福,无法体会和感受当时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所以我把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定为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除了理解内容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表达方法的习得。美丽的幻象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虚实对比的写法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得比较少,所以,我认为本文的另外一个教学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三、说教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小女孩的生活境遇。
(二)“启发质疑法”
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生活境遇后,我出示最后一段并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对课文最后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读—思—议—写”结合法
对于这种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先思中交流,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我巧妙利用小女孩和学生自己对比,打开同情话题,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一)朗读法
于永正老师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才是活的,朗读时赋予作品以生命。”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讨论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结尾难以理解的句子,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感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说和议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五、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 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2各位老师:
我要说的是六年级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叙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课文可以分3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先说说我对所教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一段内容比较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陔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上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课文所写的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此处隐藏28177个字……火柴的小女孩儿能穿越时空来到到我们身边,你会对她说什么?你会怎么帮助她呢?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练习不但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读作品联想到了自己,进行超越了文本地思考,进而发自内心地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关爱。我们知道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深刻的。这样的小练笔既可以深化文本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感悟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于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怎样造成的,只在课文结尾处加以简单点拨,因为我认为在孩子心里应更多地植入正面的、美好的东西,播下爱的种子,去感受作品本身带给我们的心灵冲击才是最重要的。
(五)板书设计:
在这节课中,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课件出示)这样的板书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整体一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幸福)现实(悲惨)
火炉寒冷
烤鹅饥饿
圣诞树孤独
奶奶缺少疼爱
飞走痛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5一、作品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这一刻,小女孩不仅点亮了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同时也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彻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那就是是到天堂过一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日子。
二、解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设计理念:
1、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们写文章,注重传情达意。每一篇课文,总有它的立意所在,或深奥,或浅显,但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原因,对课文的理解常停留在表面上,或者只是听老师说,而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心弦共鸣,不能真正体悟文意。本篇课文我主要运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遣句的准确,体会作者蕴含的内在的深厚情感,
四、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一、走进安徒生,感受安徒生童话。
1。课前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感受“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伟大。
2.一入课,我的导入是这样的: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走近小女孩 感受“可怜”。
我们每个同学的大年夜是美丽的,小女孩的大年夜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的“大年夜”一比较,学生能充分感受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文中有三处描写“大年夜”的句子: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每个窗户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与我们人人期盼、寄予我们无限幸福的大年夜相比,卖火柴的小女孩确冻死了,为什么?
三、走进小女孩,深化“可怜”
这部分,我主要采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感知、体味情感。朗读中的“有感情”绝不是对文字本身“一顿二重”的技术处理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掌握文章的“神”,“情动于中”自然就能“形于言”了。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抓对比,文章有这样几处对比:
对比一: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对比二:插火柴前的心理和后来插火柴的心理。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敢和赶紧对比,感受小女孩渴望幸福的强烈欲望。
对比三:文章一实一虚的写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小女孩向往幸福的渴求。
其次,创设情境。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我设置了音乐,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与这催人泪下的语言文字融为了一体。
四、走进安徒生,了解童话内涵。
什么是童话?在同学们的心里,无非就是城堡、公主什么的,今天这节课,我不仅让学生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我还要让他们懂得怎样读童话,所以在最后我是这样设计的: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心中的安徒生。最后送大家两句话,希望大家带着这两句话走进其他的童话。
感悟童话,感悟童话的意味深长!
走进童话,走进人生的五彩缤纷!
五、说板书。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